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国内资讯 > 产经资讯 >  当“孜莫格尼”响起,冬日暖流浸润越西童心—中央财政项目赋能越西特殊儿童快乐过彝年

当“孜莫格尼”响起,冬日暖流浸润越西童心—中央财政项目赋能越西特殊儿童快乐过彝年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25-11-21 16:04:17 浏览:   【】【】【

     “姐姐你看,这拓印的福字带着墨香,还有彝家图案呢!”在彝族年到来之际,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感恩社区的广场上,10岁的特殊儿童阿依(化名)举着刚完成的手工作品,蹦跳着向社工分享喜悦。当天,感恩社区与该县社会福利中心先后举办彝族年主题游园会,提前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祝福。从拓印福字的墨香,到亲子接力的欢笑,再到非洲鼓的节拍——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赋能,正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瞬间,化为浸润越西孩子们童年的暖流,守护快乐,传承文化,凝聚民族深情。

当背篓接上接力棒:亲子奔跑中笑声飞扬

      上午的感恩社区,彝族特色串旗迎风飘扬,一句“孜莫格尼”(彝语“吉祥如意”)充满吉祥寓意的话语,伴随着传统歌谣《阿诗且》的旋律在广场上婉转回荡。常年在外务工的吉差大哥特意赶回家,牵着女儿阿果的手穿梭在各个活动区。“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少,这次能一起参加彝家背篓接力赛,看着她和小伙伴们奋力奔跑的样子,真开心。”吉差大哥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当第一缕墨香晕开:福字里拓印下彝族元素

       在“民族服饰拼图”桌前,志愿者耐心引导孩子们辨认彝族服饰上的刺绣纹样;手工体验区里,拓印模板、天然漆料、素色帆布袋整齐摆放,社工手把手教孩子们蘸墨、拓印、晾干,一张张带着彝族元素的福字新鲜出炉,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漂漆帆布袋相继完成。“这些老手艺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魅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志愿者李姐一边协助孩子调试漆料,一边说道。

当鼓点伴着童声唱:福利院里暖意正流淌

       午后的越西县社会福利中心,同样暖意融融。彩色串旗与刺绣挂毯装点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孩子们身着崭新的彝族服饰,在打卡墙前留下一张张笑脸。“希望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彝年的温暖,在文化浸润中健康成长。”越西县妇联副主席金慧在致辞中说道。文艺表演环节,福利院的孩子们献上了合唱与非洲鼓表演。没有专业的舞台灯光,没有精湛的演唱技巧,但孩子们纯净的歌声、整齐的鼓点,传递出感恩之情,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游园活动设置了游戏、手工、文化展示等六大区域,在“鸡毛毽接力赛”中,彩色毽子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在彝族文化讲解区,工作人员用通俗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彝族年的传统俗。

精准赋能的民生温度

       这场充满欢笑与温情的活动,是“七彩童年·筑梦越西”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项目是由成都焕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的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聚焦越西县3个社区及3所学校特殊儿童及家庭的实际需求,采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个人+志愿者+互助邻里”的三级关爱网络。自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200位困境儿童的入户走访,为19名特殊儿童提供个案服务,在4个点位为102名儿童及家庭开展6场特色活动。

       从感恩社区里墨香四溢的拓印福字,到福利中心孩子们脸上的灿烂笑容;从志愿者耐心的手把手教学,到邻里间真诚的互帮互助……这些温暖的瞬间,共同串联起了中央财政精准赋能的民生温度。它守护了童真快乐,传承了彝族文化,更凝聚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融合与关爱中,茁壮成长。

来源:本文转载于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陈述内容和观点,不作为投资购买依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谢谢。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5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