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西昌 > 西昌卫星 >  西昌中心发射破百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数突破百次

西昌中心发射破百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数突破百次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9-11-15 16:04:32 浏览: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百次发射。
从2013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举世瞩目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这里扶摇而上、直冲云霄,到2017年“中星9A”卫星通过自己的努力“攀爬”成功入轨,5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技术上不断精进,在设备上不断改造,在人才上不断培养,完成了众多超高密度发射任务。同时,创造了142天成功执行9次发射任务、中心发射次数突破百次等记录,不断刷新着航天事业的中国高度、中国精度。这对每一个中国航天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发射场全景。


发射场全景。
“5、4、3、2、1,点火!”2013年12月1日,随着西昌发射中心01指挥员鄢利清一声令下,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举世瞩目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扶摇而上、直冲云霄。这一幕,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再一次成为现实,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之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迹。
2017年7月5日,“中星9A”卫星成功定轨的消息传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片沸腾,科技工作人员倍感欣慰和感动。尽管历经波折,这颗从西昌发射场起飞的“星坚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攀爬”,最终成功入轨,所有人的勤苦和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五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3号发射工位进行适应性改造,完成超高密度发射任务,率先在中国4大发射场突破百次发射……砥砺奋进的西昌航天人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中国精度。
先进理念锻造制胜铁拳
西昌发射场是全国首家全面运行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航天发射场,他们主动对接国际一流航天发射场,推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执行质量问题归零整改机制,有力地保证了产品测试、实施发射的全过程质量受控。
9月18日,走进发射场区,每台设备存放位置都悬挂着各自的操作制度和注意事项,各种指示牌赫然醒目。在供气技师刘京富的空压机设备间,记者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所有的设备设施都按便于使用的原则放置得井然有序;每一件工具及备品备件都按类别型号从大到小、从常用到不常用,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固定位置,并做好标识;试验文书、设备记录、物品清单都严格分类整理成册,并按时间顺序依次摆放在资料架上;甚至连以往报废的部件都保留下来,分门别类地登记后放进仓库。
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在发射场随处可见。五年来,发射场全面推行“精细化”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将工作分解到每个实施单元,将责任分解到每个成员,将计划细化到每个小时,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高效的管理工具、现代项目管理软件,从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9个方面,对项目进行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试验任务各项工作组织高效、计划合理、控制有效、质量一流。
人才队伍托举强国之梦
国产一体化自主可控指挥显示系统在发射任务中有效运用,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火箭燃料加注团队实现任务加注精准无误……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发射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出的努力。
天链一号04星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陈政,大学毕业后经过6年发射测试一线岗位的历练,27岁就成为测发系统至关重要的“金手指”,28岁担纲举足轻重的控制系统指挥员,参加工作16年,成功担负起60余次航天发射分系统组织指挥重任。
清华学子于新辰毕业6年,历经4个不同岗位历练,多次参加任务排故,如今已是低温燃料加注系统的指挥员。
5年来,发射场逐步形成了技术专家、01指挥员、分系统指挥员和岗位主副操作手等人才队伍,80%的参试人员胜任2个以上岗位。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过硬、后劲十足的人才方阵,成为圆满完成发射任务的中流砥柱。
西昌发射测试站党委书记夏成华介绍说:“如今,发射场上70后担主责、80后挑大梁、90后打头阵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他们在进军星辰大海和高轨深空的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设备升级助推能力跃升
2015年6月29日,焕然一新的三号工位惊艳亮相,蓝白相间的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雄伟。左右两侧回转平台从中缝向后缓缓打开,乳白色的火箭矗立在绿色发射台上,一场实际发射前的合练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天,这枚火箭返回技术阵地,3#工位迎来了实战任务。这意味着,新工位具备执行后续实战发射要求,西昌发射场年发射能力将从8发提升至15发,综合测发能力实现大幅跃升。
西昌发射测试站地面设备站站长黄玉林全程跟踪了3#工位建设,他见证了导流槽的加深加固、发射台的更新改造和塔架的整体建设……4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数十万个机械部件的安装,数百台套设备设施的调试,一座现代化的发射工位在菠萝沟里拔地而起。
在发射场工作了20多年的高级工程师鄢利清,对3#发射塔有着深厚的感情。执行任务时,他每天都会在发射塔上巡视一圈。他介绍说,这一工位组建于1978年12月,是西昌发射场的功勋塔架。2006年,为适应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整个塔架向后移了2.3米,但这个塔架仅仅具备发射长征三号甲火箭的能力。2014年,为适应后续高密度发射任务的需要,三号塔再次进行技术升级和能力扩容,塔架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更高,具备发射长征三号乙等4种型号火箭的发射能力,大大提升了整个发射场的测发水平。
超高密度任务刷新记录
正常情况下,一枚火箭在发射场的准备周期约为1个多月。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卫星项目纷纷上马。为适应发射需求,发射场不断优化任务流程,将单发火箭的发射周期压缩至17天,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创新管理,实现了3发火箭同时进场,2个工位轮流发射,进一步压缩了发射周期。
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平均17天就有一枚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从西昌发射场腾空而起,托举卫星奔向苍穹。这段时间创造了142天成功执行9次发射任务的中国航天发射密度新记录。
2016年11月22日23时24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把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同时也意味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突破百次发射,刷新世界航天发射记录。
在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不过250次,仅西昌发射场执行任务的数量,就占到了中国航天发射的近一半左右。
谈及这段超高密度发射经历时,在发射场工作了30年的燃料加注技师曹兵深有感触:“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感觉生理和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极限。”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三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是西昌发射场的第103次发射,也是曹兵个人的第100次发射。
“对于一个航天人而言,能执行100次发射任务,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位见证了西昌航天辉煌的老航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 吕道凯 田野 本报记者 丁有为)来源:凉山新闻网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