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木里县公安局东朗派出所事迹

木里县公安局东朗派出所事迹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4-11-20 21:09:06 浏览:   【】【】【

立足本职践行使命 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木里县公安局东朗派出所事迹木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全县境内绝少平地。一道道状如刀锋的山梁在这里并排交织,山与山之间形成落差巨大的大河深谷,海拔在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大山有100多座。在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有一处特殊地段,与甘孜州理塘、稻城两县接壤,海拔3200多米,被称之为木里县“藏区中的藏区”,在这里有一个肩负着木里藏区和谐稳定重任的派出所——东朗乡派出所。派出所成立于2010年,由原麦日乡、东朗乡两个派出所合并而成,现有民警6名、协警3名。辖区人口5500余人,居民中只有一人不是藏族。自2010年以来,该所多次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集体,该所所长鲁绒旦珠先后被评为“全省藏区优秀所长”、全州“十佳人民满意警察”。

一场天灾,谱写警民鱼水情东朗派出所地处高原高寒偏僻地带,气候反复无常,生活、工作条件极为艰苦,大部分区域至今既不通电,又无通讯信号,交通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驼。

2014年6月29日凌晨,东朗乡内骤降暴雨,辖区内河道水位迅速上涨,造成河道附近农田全部被淹。派出所使用的小型平水发电机因河水水位上升造成发电量猛增,强电流使东朗乡政府办公用房区域因过电流而跳闸,紧挨着的派出所厨房电灯泡被烧毁,引起线路短路导致厨房起火。因派出所厨房是利用当地资源由木质结构建成的木骡子房,火苗四处乱窜,火势迅速蔓延,事发又是凌晨,形势十分危急。恰好当时一居民起来上厕所,发现了火情,大声呼救,派出所周边的僧人、群众从睡梦中被呼喊声惊醒,迅速开展扑救。由当地群众、寺庙僧人、政府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等100余人组成的救火队伍,在派出所所长鲁绒旦珠的统一指挥下,及时有序的疏散周边群众,全力抢救派出所财物。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和呛人的滚滚浓烟,大家都没有退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终于得到扑灭,由于疏散及时,除着火房屋受损外,其他居民楼未被殃及。

看着被烧成一片废墟的厨房,民警们眉头紧锁,一段时间里派出所开伙成了头等问题。正在民警一筹莫展的时候,村民尼玛次仁主动将自己家的一间偏房打扫干净,给派出所做厨房使用,当地僧俗、群众还自发为派出所民警带来自家的腊肉、蔬菜等物资,就连派出所的帮扶对象,家境贫困的五保户阿牛嘎丁还特意叫七岁的侄孙捎来一袋糌粑面和一块奶渣饼子。村民们你一点我一点,不到一天时间派出所临时厨房里就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物资。6月29日下午,派出所门口聚集了10多个藏族老阿妈,其中一名阿妈眼里含着泪水拉着汉族教导员瞿发清的手说:“阿友(小伙子),厨房没得了,阿依(阿妈)组织义务工为你们修,吃的没得了,阿依给你们送。”县上工作组看到这个情景不禁连连摇头感叹,“不得了、不得了,他们都把你们当做自家人了”。

一起命案,筑牢公安坚强后盾人民群众是社会信息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接触者,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公安机关就能够及时获取有关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和违法犯罪的线索来源。

2014年3月份,麦日乡撒绒组村民达某因琐事与邻居发生口角,年轻气盛的达某一时冲动,怒火中烧,为了争面子大打出手,错手将对方杀死。接到当地群众报警后,民警火速出警,但因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待派出所民警赶到事发现场时,达某已逃离现场。民警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勘察,并提取了相关证物。面对原始森林覆盖面积达1250余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百里杳无人烟的麦日乡,让犯罪嫌疑人一旦逃脱必将很难追寻。

办案民警果断决策,立即走访嫌疑人、死者家属及周边群众。民警及时安抚死者家属,考虑到死者家属的丧亲之痛,民警自行捐款1000元表示了慰问,并以温和友善的语言进行劝慰安抚,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取得了家属的认同。在嫌疑人家中,办案民警对他们的家属分别做着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从利害关系讲到法律法规,入情入理。看着嫌疑人家徒四壁的境况,民警心里也不是滋味,便把随身携带仅剩不多的钱拼凑着全部给了嫌疑人家属。民警握着嫌疑人母亲的双手说:“阿妈,你放心,我们派出所全部民警都是你的娃儿,以后你有个啥需要喊一声我们就到”。嫌疑人母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当晚办案民警就在嫌疑人家里将就火塘边的温度蜷缩住了下来。

第二天民警准备返回派出所,老阿妈送了一路欲言又止,民警也看出了她的心思。到达派出所,办案民警将案卷进一步完善,通过群众的反映和提供的线索,民警其实已经早掌握了嫌疑人的藏匿之处,村里的民兵力量也主动配合做起了监视、控制工作,民警只是想给一时糊涂犯下过错的年轻人一个改过机会。案发第三天,在嫌疑人父母、村组干部的陪同下,嫌疑人来到了派出所投案自首。老阿妈情绪激动的攥着民警的手说:“还是听你们的话,听村组干部的话,你们是为我家好,谢谢了。这个娃儿交给你们了,狠狠处理,给他个教训”。

在这些鲜活的事例背后,其实离不开一支扎根藏区、乐于奉献、忠诚为民、朝气蓬勃、素质过硬、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公安队伍。他们把藏区群众当亲人,视藏区群众为依靠,赢得藏区群众的肯定和爱戴,增强了藏区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一分付出,携手共建和谐藏区为东朗、麦日片区治安稳定,派出所民警克服了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困难;为构建和谐藏区,派出所民警克服了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困难,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派出所所长鲁绒旦珠虽然是本地藏族,但家族用的藏语属普咪方言,而自己工作的东朗和麦日片区用的是呷米方言,语言沟通的不便导致了工作无法开展。鲁绒旦珠心想:如果大家连交流都成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警民一家亲”,怎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怎么才能给群众办实事呢。怎么办?学。鲁绒旦珠下定决心要学习好呷咪方言,他有效利用自己藏民的身份优势,主动向群众学习当地呷咪方言,不到一年时间,鲁绒旦珠在派出所日常工作中已经能流利的使用呷咪方言。在他的办公室里,至今仍然保留着学习呷咪方言的笔记。翻得发黄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拼音和汉字。鲁绒旦珠说:“因为有些藏语不会写,就只有用汉字或者拼音代替,所以这本笔记本,也只有我一个人能看懂”。不仅所长自己学,他还严格要求派出所其他民警学,派出所还成立了学习班,利用每晚休息时间请学校老师讲课;每周六的藏语角更是成为练习口语的好地方。

语言的沟通,让派出所的工作更好的开展。派出所民警经常与当地群众一起“拉家常”,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掌握了大量藏民的心理活动,也了解藏区群众所需、所求,有效地将情报信息、反分维稳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等融入其中,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推行,矛盾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解决在萌芽之中。

派出所的辖区内,有3座寺院,共有200多名僧人,占全县三分之一。2011年10月,民警在走访中得知麦日乡哈朗村李子贡组的僧人土丁翁秋,因为自己的父亲也是唯一的亲人哮喘和支气管炎复发,让没有经济来源的土丁翁秋生活陷入绝境,甚至对生活产生了悲观和绝望。他不愿意到寺庙修行,也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民警知道后,跋山涉水来了土丁翁秋家中,与这名僧人促膝长谈,理顺了他的情绪,给了他1000千元钱,还及时把他的父亲送到了乡卫生院及时治疗。之后,派出所民警又为土丁翁秋捐款,让父亲的治疗得到保障。并通过乡党委政府和寺管会主任将土丁翁秋的实际情况形成书面材料逐级上报,县民政局已将土丁翁秋父子俩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让这位僧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念。两个月后,当民警再一次走访麦日乡李子贡组时,土丁翁秋已经回到辖区的呷古寺庙修行。土丁翁秋的父亲蹒跚着为鲁绒旦珠献上洁白的哈达,留着热泪拉着派出所所长鲁绒旦珠的手,千恩万谢:鲁绒所长嘎真切!切翁玛森松布杰热!(感谢鲁绒所长,你真是一位好心人!)一分耕耘,浇灌警民和谐花东朗乡片区派出所是木里公安局至今未通网络的派出所之一,下一个村、做一次宣传就要走上一个月时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派出所民警始终将基层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用实际行动为一方百姓服务,受到了藏区群众的好评,辖区社会治安更加和谐稳定。

在我县集中开展户籍清理整顿工作中,面对地域面积广阔,辖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状况,派出所全体民警主动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力争分秒,加班加点走乡串户的工作。2011年3月25日,民警在麦日乡瓦拖组清理户籍时,据组长反映他们组有一位患中风的退休老教师家住九家村,由于山路崎岖,不通公路,行动不便还没有办理身份证,直接影响了老教师工资的发放。民警二话没说,马上让组长领路到老人家中,为他办理身份证。通往老教师家的路都是高山雪路,狭窄、陡峭、湿滑,民警带着照相机,经过骑马、步行了七、八个小时才达到。当男民警们给老人梳理头发、整理衣服时,老人热泪盈眶,连连向民警道谢,民警们却说:“老人家该感谢的是国家,感谢党,我们都是党派来服务群众的,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派出所管辖的麦日牧场,地处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之下,路途遥远,因群众普遍文化知识较低,多数不懂汉语,很多牧民都没有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在调查了解情况后,民警随身带着派出所“四宝”:照相机、剪刀、梳子、背景布,到牧民定居点为牧民采集二代证信息。面对牧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缺氧反应的艰苦条件,民警不畏艰辛,对户口登记项目逐人、逐户核对,发现有差错的登记调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近两年来,派出所总计主动上门为群众办证4000余人次,户口纠错1000余人次。自开展民警包片包村和户籍清理整顿工作以来,共走访群众1000余户,5000余人,做到了“人人见面”的要求;收集建议意见300余条;调解矛盾纠纷43余起、接待群众1735人次;上门办理各类证件4000余个,送证上门3938人次,为民办好事80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制作和发放了警民联系卡800余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或网络某些媒体,具体内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