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凉山州在省内首设民间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凉山州在省内首设民间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6-11-19 20:08:02 浏览:   【】【】【

凉山州在省内首设民间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为强有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凉山州丰富而又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以科学保护和利用,让文化遗产在推动凉山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灵魂支撑和动力源泉的作用。凉山州以创新的思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评审、命名等创建工作,目前评审通过了首批8个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也是四川省少数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加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积淀和现实人文生存状态,使凉山仍然保留存续着最古朴、浓郁、丰富而又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目前,凉山州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项目18项,省级名录105项,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凉山越来越与周边的各大区域缩短了距离,民族文化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流融合,但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原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凉山州需要划定一定的民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来保持这些优秀文化的传承。而同时,凉山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局成片、民族特色鲜明、所依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优势条件。2014年7月,州政府启动了全州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

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形态,包括文化遗产、区域内的文化共识和认同,以及人们得以创造、形成、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环境等,视为关联性文化整体进行全面保护。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存续相关联的其他文化形态和自然环境的无缝对接,“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

创建过程中,凉山州充分认识到文化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过程中,注重了三者之间的结合,综合协调、系统推进。

2014年12月,州申报世界遗产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10个县市提交的17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材料进行详尽深入的讨论和评审,评审通过了彝族毕摩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泸沽湖摩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8个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评审专家们认为,首批评审通过的都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这一工作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凉山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还将有力提升凉山州文化软实力,树立凉山州文化资源大州的地位,助推民族文化强州的建设步伐。

链接:

凉山州首批民族民间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盐源泸沽湖摩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布拖彝族阿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宁南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会理会东川滇结合部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冕宁和爱藏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会东傈僳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凉山彝族彝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凉山州网-凉山彝族自治州新闻媒体平台(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