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双环首青铜短剑”内蒙古与凉山惊人相似

“双环首青铜短剑”内蒙古与凉山惊人相似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6-10-15 10:10:54 浏览:   【】【】【

“双环首青铜短剑”内蒙古与凉山惊人相似

“双环首青铜短剑”内蒙古与四川省凉山惊人相似

凉山与内蒙古草原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证实

展出中的内蒙古双环首青铜短剑

凉山州盐源出土的青铜短剑(宋明摄于2006年),长度和形制都和内蒙古的相似。

4月18日,《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唐卡文物精品展》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开展,展出唐

卡35件、历史文物35件套、岩画17件,其中珍贵文物51件,本次展出的文物是塞外漠北、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写照,真实地反映了草原各民族的历史发

展进程和非凡艺术成就,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展厅占地260平方米,展出时间4月18日至5月20日止。由于展出点位于4A景区

——邛海泸山里的泸山半山腰上,展出当天参观者非常多。凉山州副州长施遐参加了开展仪式。

在一个玻璃柜里,放着一把双环首青铜短剑,此剑为战国时期文物,长25.2

cm,不少凉山州文物工作惊叹其与凉山州盐源县出土的青铜剑非常相似。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副馆长邓海椿说:“这把青铜剑是双环手柄,出土于鄂尔多斯,

与盐源县出土的青铜器的形制和制作工艺相似。”2006年,记者曾采访盐源文物鉴定现场,当时是州文化局请省州文物专家鉴定公安机关收缴的盐源文物,鉴定

现场有3把双环首青铜短剑,一把长是27cm,还有一把是27.5cm,一把是26cm,fqw

均为战国至汉代时期文物。凉山与内蒙古相距数千公里,专家称草原文明与横断山中的凉山有文化联系,这次文物展上似乎有了更进一步依据。

包头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姜涛说:“北方草原从文物的造型和质地都与凉山有相关的关系,有一定的文化渊源,这边和那边都有古羌后裔。我们那儿的青铜短剑和

削刀与这边的文物有相似的文化元素。岩画凉山主要是渔猎图案多,而我们草原主要是游牧图案,像草原上的狼和鹿等图案较多,这与当时的生活环境相关。我参观

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后发现凉山彝族的漆器和我们包头的文物都有巫师变形图案。”1984年起便在草原上从事考古工作的这位专家,他比较两地文物后有

深刻体会。

内蒙古是国内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而凉山蒙古族人口也多,因此此文物展对于加强两地的蒙古族文化的交流有重要意义。据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志记载:“蒙古族

人口进入凉山,始于13世纪。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经凉山,并派兵留守。元王朝建立后,忽必烈发布

‘探马赤军,编民入户’的命令,驻防凉山

的蒙古族官兵转业地方,定居下来,凉山于是有了蒙古族人口。”元末有一些蒙古族避难迁入凉山。2000年统计凉山有蒙古族2.7万人,主要居住于盐源县的

木里县。

这次展出的唐卡主要是内蒙古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的,支系与木里县盐源县的藏传佛教的相同,因此唐卡也与凉山唐卡艺术有联系。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12月,是一座立足于包头、文物展品涵盖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巡展始于2006年,目前已在全国许多地方成功巡展。

附: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唐卡文物简介

素有塞外明珠、草原钢城美称的包头,地处祖国北疆、内蒙

古自治区西部,拥有富庶的河套平原、雄奇的阴山山脉和广袤的达茂草原。自古以来,包头就是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相交汇的前沿地带。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代表农耕经济的中原文明和代表游牧经济的草原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并相互吸收,最终形成了包头地区既有黄河本色又有草原气息的多元文化特色。

早在岁月久远的原始时期,以阿善、西园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农业工具、渔猎工具和草原上独有的细石器工具。反映出包头早期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既有农耕元素、又有草原信息的文化本质。

战国秦汉时期,是包头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统治势力的消长,包头地区先后出现了中原政权和草原政权交替控制,农耕文明与

草原文明相互影响的格局。两种文化不断吸收对方的优秀成分,最终形成了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带有地方特色的多元文化。从多姿多彩的岩画,到精美绝伦的文

物,从绵延千里、雄关漫道的秦汉长城,到古朴典雅、字正腔圆的“单于和亲”瓦当,无不彰显这一时期包头地区农牧经济同步发展、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融共生

的地域特色。

元、明、清时期,是包头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包头地处阴山南北、黄河岸边,是联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通衢要塞,占有得天

独厚的地利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包头宜农、宜牧、宜商的经济模式,奠定了包头近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随着农牧业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各种特色产品迅速增加,中原与草原的商贸活动日益火热。在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宗教的传播,并最终促成了一个具有水陆

码头性的贸易集散地——包头商埠的形成。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是众多藏品中的一大亮点,所表现的内容是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岩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它以图像的形式记

录了北方草原民族为生存而奋斗的连续篇章。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使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古代先民在社会形态、经济形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审美意识及民族心

理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具有草原特色的固定模式,因此,这里保留的岩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浓厚的草原韵味。

岩画的内容以表现北方草原上常见的羊、马、鹿、虎、豹、狼等动物形象为主。远古时期,北方草原先民与动物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人们的生存依赖于动物,人们或狩猎、或放牧、或祭祀、或娱乐,都反映了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

岩画中有关崇拜内容的图像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表现为巫师形象、人面像、太阳神、怪兽、动物蹄印等。

远古时代,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认知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中许多事物及现象都无法做出解释,于是便幼稚地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

受神的支配,即所谓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巫师正是人与诸神沟通的媒介,巫师通过做法,就能将人的愿望上达于神,又能将神的旨意传达于人。这正是岩画中巫师

形象普遍流行的重要原因。太阳神崇拜是祈盼太阳神能恩赐人间阳光普照、风调雨顺;人面像、怪兽图案属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图腾标志,动物蹄印属生殖崇拜,祈盼

保佑草原牛羊成群、家畜兴旺。

车辆与道路是包头达茂旗岩画中特有的一类内容,说明历史上达茂草原的交通道路十分发达,是内地通向草原的重要通道,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术界推断的历史上存在“北丝绸之路”或“草原丝绸之路”的观点。

包头博物馆馆藏岩画共百余幅,时代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作品多数为凿刻制作,极少数为磨刻或划刻。岩画具有时间跨度长、信息载量大、表现内容丰富、图案制作精美的特点,是包头博物馆不可多得的藏品。

藏传佛教唐卡,是包头博物馆又一项特色藏品。唐卡为藏语音译,意为绘制在布面上的卷轴画。它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藏传佛教传播教义的重要工具,是张挂在寺院殿堂上供信徒尊拜供奉之物,其绘画内容以反映佛教内容的尊像和教义为主。

唐卡的绘制有着严格的规定,画工必须按照佛教经典中的仪轨绘制,从而使唐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方法和程式。在绘画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唐

卡绘制所用的颜料均为矿物及植物颜料,并在颜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古代唐卡虽经数百年,画面依然色泽鲜艳、光彩照人。

包头博物馆藏有唐卡百余幅,多为清代作品,内容包括佛、菩萨、度母、金刚、高僧大德、曼陀罗、佛塔等。这批唐卡基本反映了藏传佛教在包头地区的传播情况,是包头地区藏传佛教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凉山州网-凉山彝族自治州新闻媒体平台(www.liangshanzhou.com)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