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彝族 >  彝族艺术_彝族的艺术文化

彝族艺术_彝族的艺术文化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10-04 14:02:53 浏览:   【】【】【
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音乐、舞蹈等。

一、民间文学

(一)神话

《勒俄特依》是凉山彝族创世史诗,为凉山彝族世代传颂,妇孺皆知。全诗共有15章,基本包括彝族神话的全部内容,叙述了天地的形成和演变,万物、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彝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彝族先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等。

史诗大意为:远古的时候,宇宙完全处在混沌之中。后来,经过无数次的演变,最后由一些雾露似的元素凝结成庞大无比的一个球体。但是,天地仍未形成。恩梯古兹便召集四方众神商量开天劈地一事。众神们各尽其力,各显神通。顾莫阿尔制做工具交给众神们,众神们撬开了天地,再把地劈成山、沟、坝等。随后阿俄署补往返于天地之间,从天上引来花草树木种,并配以各种飞禽走兽。从此大地有了生机,‘雪子”十二种就此繁衍。阿妞都日则呼出6个太阳、7个月亮,唤出3排星、4仙星,天上繁星齐明。但太阳太多,烈焰使万物都烤焦了,于是英雄支格阿鲁,射落5个太阳、6个月亮,只留下1个独眼太阳和1个缺口的月亮。谁知独日独月又都不肯出来,地上一片漆黑,巴肯阿支绞尽脑汁呼日唤月,最后叫白公鸡呼出太阳、唤出月亮。接着一场灾难又降临,巨大的毒蛇、蛤蟆、蚊蝇、蚂蚁、蚱蜢到处伤人吃人、毁坏庄稼,人类的生存遭到严重的威胁。支格阿鲁几经艰险,又把它们全部制服。史诗进而叙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诗勒俄特寻父买父;彝族先民与洪水作斗争;彝族先民游牧迁徙、寻觅“乐土”;古候、曲涅两部落为土地等引起的争执和械斗;古候、曲涅两部落的分支及分布等。

(二)传说

彝族的传说,有《海毕诗祖和体毕基姆》、《阿苏拉则和妞诺阿苏》、《拉疵俄久》、《古候·曲涅的迁徙》、《阿依楚屏》、《火把节的来历》、《祖灵牌的来历》、《彝族年的来历》、《布谷鸟和雉鸡》等。

《阿依楚屏》大意是:相传阿依楚屏有只舌尖为9叶的绵羊——约给哈佳。约给哈佳喜高鸣,天下四方都能听到。施歌土司向楚屏索取被拒绝,便把楚屏囚禁起来,并宰杀了约给哈佳。楚屏在狱中写信给家人求救,其妻阿丝木嘎到处请求援兵,好姑拉达民众一呼百应,营救出阿依楚屏,焚毁了土司官署,并转兵围攻出外的施歌上司,施歌上吊自缢。

《祖灵牌的来历》大意为:古时候,有一名叫吉都阿普的老者,为娶儿媳,游说四方,终于聘娶一位贤慧的儿媳,并生了一男孩。后来,阿普的儿子外出狩猎失踪。阿普临终前吩咐其媳及孙子,他死后7天变作一只牛蜂,领他们去找失踪亲人。阿普死后第7天,果真有一牛蜂引导母子前行,并几经周折找到了阿普的儿子,随后一家人围坐在牛蜂最后停留的竹下哭泣。为纪念吉都阿普,他们将竹拔来敬贡,每逢节庆之际,以酒肉敬献,祈求吉都阿普保佑全家,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三)故事

彝区流传的故事,有《人为什么会说话》、《惹底索虎与妖婆》、《毕摩和两姐妹》、《牧童与妖婆》、《长脚人》、《矮人》等童话;有《猴子与蚱蜢交战》、《兔子与青蛙赛跑》、《聪明的小白兔》、《狐狸和老虎》、《青蛙和老虎》。《兔子和老虎》、《兔子和熊》等动物故事;有《智慧者与大力士》、《蝉与蚂蚁》等寓言故事;有《补阿诗嘎娓》、《两姐妹》等生活故事;有《主子家打架》、《悼唁主子》、《打鱼》等以机智人物双郭克惹的故事为代表的笑话故事。

《青蛙和老虎》大意是:从前,有只饥饿的老虎,见一青蛙,垂涎三尺。于是,青蛙与老虎比赛跳远,后又比赛吐物,以决青蛙的死活。青蛙趁老虎酣睡,悄悄将装有几粒砂子的猪尿泡拴在老虎尾上,并大喊“青蛙击鼓军到了”。老虎信以为真,慌忙逃窜,愈跑“沙沙”响声愈烈,最后窜人刺丛,猪尿泡刺破,老虎求得一憩后在猴子的怂恿下,老虎与猴子绑在一起,去找青蛙报仇。青蛙见状吼道:“丑猴,你终于拉头老虎来还我的债了,是头肥的还是瘦的”?老虎怀疑这是猴子与青蛙事先策划好的,便连忙往回逃,最后猴子被老虎拖死,老虎也掉下峭崖摔死。

(四)民歌

彝族民歌,有情歌、音歌、悼歌、儿歌、酒歌、祭祀歌、婚礼歌、节日歌、迎宾待客歌、劳动歌等。

l、情歌:彝区流传的情歌较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爱情长诗《阿冉妞》(译为《我的么表妹》)。《阿冉妞》以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一对自幼相亲相爱的情人,被女方父母强行拆散,把女儿嫁给有钱人家,女儿始终不屈,殉情而死。

2、音歌:彝区流传的苦歌有《吉赤约嘎》、《阿膜妮惹》。《甘嫫阿妞》、《阿依阿芝》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哭嫁歌——《阿嫫妮惹》(译为《妈妈的女儿》或《可怜哟·女儿》)。《阿嫫妮惹》抒写了出嫁姑娘千回百转的愁肠和对悲惨命运的恐慌。绝望,公开指责和咒骂承袭旧章卖女逼婚的父兄,道出千千万万受歧视、受奴役。受奴隶制婚姻摧残的彝族妇女的心声。

3、悼歌:彝区的悼歌很多,其中为老人办丧事和安灵、送灵时唱的“瓦兹勒”和“层格”两大调最具特色。

层格,主要表达听到噩耗后的惊诧和悲痛,为死者灵魂开路,并祈求死者的阴魂不要变作空中的雄鹰、山中的野狼……而要“变作空中的大雁,春来秋去,即使不能见到身影,只要能听到叫声,子孙也感受到您的温存……”等。

4、儿歌:彝区的儿歌,有《呼唤太阳》、《打扮再好也没用》等。《呼唤太阳》唱道:“太阳公公啊,您莫只顾躲在云层后,您可听到我们在呼唤您。太阳公公啊,快向人间洒下您的温暖,您可知道我们已冷得颤抖不止。太阳公公啊,若你的孩子受冷,我们甘愿献给仅有的破羊皮;若您的孩子挨饿,我们甘愿奉献仅有的鸡蛋炒面。太阳公公啊,可您要快出来,快出来……”

(五)尔比尔吉和《玛牧特依》

尔比尔吉,是凉山彝族口头文学的又一类。它既有谚语的哲理、讽喻、训诫和概括,又有诗的抒情和生动的描绘。它概括和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生产生活和阶级斗争的经验等,触及到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玛牧特依》是流存于大J凉山彝区的一部长篇i);l世箴言录,是彝族古代社会的一部“道德经”。它以一个男子的一生作主线,以精美的“尔比尔吉”语作叙述,道出男子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和思想意识以及应具有的“德”和“行”,概括和总结现实、人生与经验。《玛牧特依》写道:“一岁两岁时,躺在母怀里,伸手抓母胸”;“一轮十三岁,只顾玩和要,一日九处玩”;“二轮二十五,有嘴不对敌,有脚不下地”;“八轮九十九,脚被虫咬不感觉,手被鸡啄不知晓”。《玛牧特依》还写道:“人类勤俭好,勤俭会致富;牲畜喂盐好,喂盐会长膘;土地施肥好,施肥会丰收”。“贪食不成食,钱财只一天,友谊是一生”。“贤者勤学好问,庸者贪吃酣睡’等。

(六)谜语

彝族谜语精美、形象、生动,数量甚多,几乎每一常见事物都可成谜。如:

山巅嫩竹无节枝——头发

姐妹相见隔座山——双眼

三人合顶一把伞——锅桩石

乌黑木棍不可握——蛇

空中枪杆不可折——雷电

垒垒白石元一可掷——牙齿

三百士兵只系一根腰带——栅栏

老人坐屋胡须露门外——玉米棒子

二、作家作品

建国前,彝族文艺工作者寥寥无几,也未有作品留存。建国后,随着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落实和深入,丽江彝区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文艺创作日趋活跃,彝族创作队伍逐年增多,1982年,宁蒗彝族自治县成立文艺联合会,涌现出一批彝族文艺创作者,其中加人各级各类文艺组织的会员有10余人。彝族作者的大量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并有多部作品获奖。宁菠县还收集整理出版彝文版《桑玛娓娓》。

主要彝族作者作品有杨志伟(吉霍旺甲)在《语文研究》发表的《老牛》、《大过口》,在《滇池》发表的《山里的女人》,并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新作奖。陈红光(晓诚)发表有《小凉山彝族服饰》等多篇文章,著有《宁蒗民俗》、刘凉山风采》、画册《宁蒗》等专著。拉玛广漠著有剧本《比鲁崖堡》(五集),由昆明民族电视剧制作部拍摄成电视剧,并在中央二套及山东台等电视台播出。成如明,笔名木样,发表短篇小说《怒江故事》、《溜索上的故事》等多篇作品,30余万字。其中《怒江故事》获《大家》文学奖。金母国佳的国画《订亲》获云南首届农民画展佳作奖。

三、音乐、舞蹈和美术

(一)音乐

彝族婚嫁之时,有“巴顶嗬”、“都忍左”、“克革’等曲调。巴顶嗬,一般由男子对唱(独唱只在高山放牧、野外耕种之时),音域宽广,曲调起伏,节奏悠长,舒缓从容,旋律优美。“都忍左”,是男子四人作两两对唱,音域不宽,音调于平稳中有跳跃,曲调起伏不大,节奏简短明快,兼有朗诵性质。丧葬之时,有“瓦兹勒”、“层格”、“阿合阿嘎拉”等曲调。“瓦兹勒”,以朗诵为主。‘层格”,曲调低回婉转,如泣如诉。“阿合阿嘎拉”,曲调欢快,轻松自如。

这些曲调旋律都不构成完整的乐段,多以一乐句的调子反复唱诵。结构形式比较简单,但极不固定,时有增减几个音或改动某些音。音阶以五声音阶(l、2、3、4、5音符)占绝对优势,七声音阶几乎没有,有的甚至只有四声或三声音阶。

(二)乐器

彝区的乐器有口弦、坚笛、横笛。马布、唢呐。二胡、葫芦笙等。

口弦(彝语称“合贺”),为竹质或铜质的有固定音高的簧片及弦筒组成。簧片,一般为2-3片,也有少至1片多至5片的,大者宽约2厘米,长约10厘米,小者宽约1厘米,长约7厘米。弦筒,一般为竹质,其口径的大小和长度与弦相应,外壳多刻以花纹。口弦弹奏,以左手执弦,右手轻轻拔弄,以口腔为共鸣器,以舌头摆动、气流大小构成音的变化,音质鲜明,清脆悦耳,能弹奏旋律变化多端的曲调。

竖笛(彝语称“克谢都尔”),竹质,一般长约20厘米,口径为1至2厘米。其一端留节,另一端开一小口,上有7个音孔,一孔紧靠留节的一端为最低音孔。吹奏时用舌头和齿抵咬住缺口构成一音哨声音进人竹管弓I起震动,借手指在管孔卜开闭变换音节。坚笛的响声尖锐响亮,适于吹奏并大量应用滑音,但耗气太多,不宜奏长音。

马布(彝称),竹质,长约15厘米,口径为5-7厘米,其一端插一更细的竹管哨片作发音体。声音清脆明快,急切短促,别具特色。

(三)舞蹈

彝族的舞蹈有:都忍舞、瓦兹勒舞。层格舞、芦笙舞、火把舞。敬酒舞、锅桩舞等。

芦笙舞:据传其曲调有72调之多,已基本失传。芦笙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四人舞等。单人舞以不同姿式的旋转、蹲、踢、拐脚为主,双人舞和四人舞以各种步法和身段形成击脚为主,都具有步法多变、舞姿粗犷奔放\曲调明快等特点。主要表现彝族先民在频繁的部落战乱年代所受到的各种磨难,以及相互携手,团结一致,为争取自由、寻求生存所作的狂热追求和不息奋斗。

火把舞:火把节之夜,彝寨男女老少聚于村外广场,围着簧火,伴有乐曲,挽手舞蹈,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舞蹈,以脚、手。身的动作相结合,主要作踏步、靠步、碎步跑场、单手划弧、双手分掌划弧、前俯、后仰等。

敬酒舞:彝族迎亲时的一种舞蹈。舞者一般是代表送亲和迎亲双方的两位年长男子,舞者每人手执双杯酒,不时口念贺词,以膝部伸屈和双手舞动的不同方式形成各种舞姿,相对舞蹈,最后双方相互敬酒、饮酒、祝贺新郎、新娘幸福美满。敬酒舞粗矿豪放,又不失柔和细腻,别具一格。

(四)美术

彝族的造型艺术主要表现在漆绘、刺绣、铸造等方面。

漆绘:漆绘艺术品,主要有以木、皮、牛角、鹰爪等制成的各种餐具、酒器、马具、武器。木制品以杜鹃、白桦、香樟等优质木材为原料,经复杂程序处理成型,表面再用土漆、银珠。石黄等天然原料调漆绘制而成,具有不脱漆、不变色。耐酸碱、耐高温、无毒无味、经久耐用、造型典雅,色彩简朴等特点。无论是木制品,还是其它制品,一般都以黑色作底色,用红、黄两色描绘各种花纹图案:有日月纹、山水纹、方胜纹、经纬纹、花蕾纹、油菜纹、瓜果纹、网纹、火镰纹。栅栏纹,以及各种沟纹、几何纹等。

刺绣:彝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头巾、衣袖、裤脚边、挂袋、烟荷包、头帕等物上刺绣。刺绣多以黑或白色作底色,配绣红、绿、黄等纯度极高的花线。其图案主要有日、月、虹、云。山、河、花、草、树、叶、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绳花、火镰、辫子等。

铸造:铸造艺术主要表现于银质酒具、餐具、佩带装饰品及银混以金、铜、木、玉、石。骨、贝、珊瑚等制成的发簪。梳子、耳环、耳牌、领牌、领花、手镯、戒指等。制作方法,有铸造。打制、压制、錾制、镶嵌、雕刻等,并饰有点线、飞鸟、游鱼等图案。

四、文物古迹

(一)他留碑林及城堡

他留古城堡位于永胜六德傈僳族彝族乡玉水行政村营盘村。城堡东西和南北各长约500米,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陡峻,西南面为宽阔的坡地,坡地尽头是山峦。

他留古城堡始建于明末清初,据《乾隆永北府志》记载,明代兵制除卫所、屯伍外,还设立塘汛。他留汛驻扎左营步战守兵20名。屯兵之所又称营盘,故而他留村又称他留营盘,属高土司管辖。当时,他留村属高土司边防重地,高、章上司争夺地盘的战事时有发生,高土司为巩固统治,扩大势力范围,加强边防,遂将营盘扩建为城堡。19世纪中叶,他留人受清廷及高土司调遣,参与抵御农民起义军。1860年冬,他留城被杜文秀义军攻破,城堡变为废墟。城堡内有几处尚存的台基,皆系包砌条石,面积在  100平方米以上。地表散见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属明清时的青花瓷、陶碎片,上面花纹依然明晰,为江西景德镇瓷。城内随处可见宽约二.5米的石级路道,皆由修面条石铺成,多处残存着圆形或椭圆形的水井,井壁系规整的石块砌成。井口有门道状的台阶进人井壁中部,供取水之便。水井整体形状颇似半地穴式房基。城墙一周还断断续续地隐现出一些1米见方的排水沟。间或可见一些重约200-250公斤的石槽,呈扇形或长方形,名日:“饮马槽”。南半坡田间草坪上有一对大石狮,为古城门,城墙上可以跑马,设有碉楼、观察孔,城池雄伟壮观,坚固异常,由此可见,当年城堡建筑规模是彝汉民族智慧、财富和血汗的结晶。

他留碑林,位于他留古城堡西南 1000多米的土平山凹之中,面积约3平方公里,坟墓6 400余冢。包石冢立,漫山遍野,不计其数。墓群依山而筑,华表、碑石林立,少数为土坟而外,绝大多数都有碑文,墓碑一律是规范的楷书、隶书或行书汉字,镌刻工整、痕深,虽年深日久,风化剥落,字迹模糊,但还可辨认。坟山墓群尽管密密麻麻,数不胜数,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并不零乱,按姓氏分区域安葬。墓葬以陈、蓝、诲、王四大主姓为标志,陈、蓝、海三姓的族墓葬在坟山南部,王姓则聚葬于中部。段、杨、熊、罗、马等五姓为杂姓,都有固定葬区,互不参杂,互不纠葛,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四至界限。坟山中也有汉族墓葬。汉墓与他留墓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大同小异而又各具特色,从中可探索当地各民族交往融洽,相济互补,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进程。

他留墓碑格式、雕刻的图案、花纹、碑文随着墓葬时代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研究他留墓碑,便可知晓他留历史文化发展之谜。

他留墓碑雕刻的凤凰、麒麟、太极图等图案及花纹等工艺精湛,墓碑数量多,结构严谨,实属碑林文化奇观。与他留古城堡交相辉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良峨古城

良峨古城,在正德《云南志》、万历《云南通志》、《古今图书集成》、雍正《云南志》、《滇系》、乾隆《永北府志》、《新纂云南通志》、《永北直隶厅志》等书中均有记载,据载为南诏蒙氏所筑。其位置在程海乡良峨行政村祥宁公路一侧,离永胜县城 30余公里,海拔2182米,有彝族支系良峨人居住于此。从遗址地势上看,是山间小平原,范围约2平方公里,其间还有草湖,不似城池建置,疑是南诏大理时的兵寨。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于百度百科网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