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举家打工对彝族地区的负面影响

举家打工对彝族地区的负面影响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05-23 21:09:08 浏览:   【】【】【

举家打工对彝族地区的负面影响文/杨凤江在当今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打工经济”的勃兴,少数民族农民工进城打工的趋势已不可遏抑。在楚雄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青年男女成批外出,抛下了一个个充满老、幼、病、弱的家乡,这些古老的村寨,也正日益打破自己固有的宁静,在这些村寨中,古老的经济结构正日渐消解,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文化正日渐松动,传统的民族美德正逐渐淡漠,传统的风俗习惯正悄然改变,这对一个民族而言,打工是不是贫困民族地区唯一的生存方式和出路,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毋庸置疑,打工经济给民族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开阔眼界,学习技能、融入到现代文明中来的一种新模式,也是楚雄州少数民族地区除烤烟、种植业、养殖业之外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因为作为传统农业的实物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资料,或稍有结余,而维系一家重大发展的货币支出,仍然要靠打工收入,打工不仅成为民族地区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支撑,其所获得的收入亦成了支撑一个家庭发展的重要命脉。但是,另一方面,打工经济的单一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这种经济结构的局限性,这种经济模式,一旦外出打工受到不可抗拒之力的冲击或影响,而退又不能坚守农村固有的土地,其产生的后果将对整个民族村寨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威胁。笔者多年在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民族经济调查,现根据走访所得,仅就举家打工对彝族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些什么表现谈点看法。因考虑到个人隐私,以下所述中的事例仅以“某村”“某户”代之,不点出具体的村名和人名。

一、举家打工经济对民族地区固有经济模式的冲击相对于汉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外出打工起步较晚,其形式最初仅是村寨中有一部分青年辍学后外出一段时间打零工而已,后来逐渐扩大到原在农村中的青年,但也仅是农闲时出去打短工,农忙时按时回家务农,此阶段基本对村寨中的固有经济模式无冲击,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勃兴,村中无论男女,所有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是全家外出打工,这就对原有的经济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彝族为例,彝族是一个亦牧亦农的民族,农业和养殖业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当一户仅有一人打工时,对养殖业的影响不突出,一旦家中所有劳力外出打工时,养殖业、种植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某一彝族村寨,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养殖业、种植业并举的经济,凭着其优异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一直是山区彝族地区的一个全面发展的村寨,但随着新一轮打工模式的兴起,昔时只是每户一人外出打工,或是农闲时外出打工,变成了举家外出打工,这些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户,首先处理了自己的牲畜和家畜,然后把自己的承包地转手或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本家留在村中的亲戚,而那些种植业则任凭荒芜。其结果是,几年下来,由于没有畜牧和家畜,外出打工者的承包地已无农家肥可施,而村里那些承租者也仅承租那些可以栽种水稻和烤烟且水利方便的田地,同时考虑到土地随时有可能被主人收回,故不愿过多地投入农家肥,仅用化肥维系本年度的收成而已,由此,村里的土地出现了贫瘠现象,而那些原本无人承租的山地则逐渐荒芜。在这个彝村,从60年代开始,就有自己的茶山和花果山,随着集体经济的改制,每户又自己开辟了自己的花果山,主要种植苹果为主,随着核桃产业和退耕还林的兴起,大部分农户选择了退耕还林,而劳动力富余的农户则选择了伐掉果树重栽核桃的路子,那些没有劳力的农户仅就房前屋后栽几棵象征性的核桃,正当核桃长势很好进入挂果的时候,这些有劳力的农户纷纷外出打工,当年栽下的核桃树无人管理,挂果的核桃成了飞鼠的美餐,而在核桃上能有些收入的仅是那几户无劳力而不得已栽在房前屋后的人家,但这些人家因数量有限,产量不足,亦形不成产业,更无力去承包维护那些外出打工者的林果,后果是这些种植业出现了自生自灭现象,由于没有家畜,每年春节。对举家打工者是一种尴尬的选择,按彝俗,春节都有请春客的习惯,而打工者因没有什么猪羊可杀,无法请春客,于是匆匆回趟家,举行祭祖仪式后便举家匆匆离去。若要知道这个村中,哪几户属举家大工系列户,一到春节一望便知,那些庭院长满杂草的便是,那些房前屋后挂满火红的柿子,仅有鸟类在啄果汁的便是,那些两个老人分别一人一个为分家后子女看家护院的便是。

二、举家打工对民族文化的解构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而保护和传承的载体是人,随着举家打工经济的扩大,无疑解构了彝族的传统文化。如某一彝寨,几百年来,一直保留着很好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如今在楚雄州很流行的被誉为州歌的彝族敬酒歌就是当年的一位文艺工作者慕名到该寨采访而得,在这个村里,几乎每个人都能唱十二首酒歌,二十四首对配酒歌,每年春节和火把节,村民都会自发进行酒歌大赛和打跳比赛,在四邻地区,该村的歌手到哪里都很受欢迎,且技压群芳。但随着打工经济的勃兴,该村的青年几乎都在外出打工,每逢村里有重大活动,仅是几个老人支撑门面而已,而年轻人都不愿学传统的东西,他们的思想已很难溶入到传统文化里,就连最简单的祭祖、献饭的用词都不会,以至闹出了许多笑话。按彝俗,凡是重大祭仪均可请德高望重的毕摩和老人代劳,而过年祭祖是无法代劳的,因彝族禁忌过年到别人家串门,只有到初二、初三主人请到与本年度属相相通的小孩踩财门以后,方可进入自由。于是在彝族地区就有了如下的祭祖笑话,说某户祭祖时因不知祭辞,于是说“祖宗三代,三代祖宗,统统下来吃饭”的笑话,而另一户则丢几十块钱在祖宗位前曰“列祖列宗,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口味,如今奉上现金,你们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有一户祭祖更是张口就来,“列祖列宗,新衣绸衣任你穿,大鸡小鸡任你选,该坐处你坐,该站处你站、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千万莫二五乱六”。诸如此类的笑话,均因没有时间去传承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果。其实,彝族祭祖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大年初一首先要在房顶上祭天,然后要在院中的青松前祭地,最后才在祖先位前祭祖,祭祖时首先要背诵父子连名家谱,然后才歌功颂德,祈求来年家庭和睦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以此达到天地人的合一,最终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的目的。就这一个小小的祭祖活动,它彰显了彝族的优秀文化,通过父子连名制,让族人知道了自己的历史渊源,通过祭天、祭地、祭祖宗,让家人知道天地人三合一的理念,明白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这与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的。而如今,昔日那种村中每户有喜事,全村年轻人共聚一堂,向长者聆听酒歌,学唱酒歌,待长者休息后,歌舞打跳到天明的喜庆氛围亦渐渐漠化,村里无年轻人矣。

三、举家打工悄然改变了彝族传统风俗习惯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陈规陋习逐渐被淘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一些优秀的风俗习惯正方兴未艾,与时代同步,正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进步。然打工经济,特别是举家打工的出现,让一些原本优秀的风俗习惯正悄然改变。如某一很小的自然村,春上有一位老人谢世,而此时正值外出打工的高潮时段,村里年轻人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外出打工,村上仅有两位男子,其余皆为妇孺,无奈之下,女人办丧事,两个男子用胶轮车发丧。按彝俗,妇女是不能抬棺的,且彝族白事一般仅是鸣炮通知,不发请帖,一闻炮声,全村闻声而办,鼎力相助,如今村中无人,才出如此下策,让人伤心不已。若说这个自然村户数少,人口少,但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久,另一个户数较多的村子也逢老人谢世,但结果与这小村子一模一样,村中无人,也是由两个人用胶轮车发丧,这接连出现在大小两个村里的事,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于是,某村率先修改了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强制规定了“凡村上老人谢世,无论打工者身在何方,均要回村奔丧,否则,其家人去世,村上一律不尽传统义务”。这一规定,不仅激醒了村民的孝心孝义,而且带动和影响了相邻的彝村,今年秋上,该村一老人谢世,全村在外打工者无一例外统统回村奔丧,按彝族的传统美德鼎力相扶相助,使亡者得以安息。问及为何回家奔丧,打工者说:“谁没有老人,谁也不会拿老人开玩笑,行孝是彝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不是修改村规民约,这些孝心能否再现?这些孝义又如何维系?彝族优秀的风俗又如何不被抛弃?

又如某一彝村,时逢不在年节时办喜事,因男子都外出打工,村中无男子,无奈,村干部只好改弦更张,打破彝族传统习俗,让妇女做菜端菜,让犯本命不能参加喜宴的老人另选一户聚餐。按彝俗,在彝族传统婚宴中,彝族妇女的职责是淘米煮饭,做菜则是男人的天职,而上菜端菜是男子展示才艺的机会,彝族上菜不仅有一层完整的礼仪,而且还要跳菜,无论所端菜肴多少,仅能用三个手指端菜跳菜。按传统,彝族村寨,逢喜事,以跳菜助兴,宴席桌子往往迎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眼花缭乱之际,这些彝家汉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把小碗筷撒毕,之后,随着节拍,只见跳菜者从容自如,那重叠在一起的菜碗在他们的手臂上,随着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左忽右、忽前忽后,不断变化着位置,始终稳稳当当,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叫好声中,跳菜者神不知鬼不觉已把菜陆续摆到桌上,而彝族姑娘则一手端饭萝,一手执饭勺,一一给宾客压饭,如此欢快恢谐,让喜宴的气氛达到高潮。而对那些犯本命无法参加婚宴的老人,彝俗是每户派一童男童女,童男提菜蓝,童女端饭萝,每到一户,都要向长辈行礼问好,而这些多年不去门的老人,见到童子童孙都会喜悦万分,平时只闻家里人说,本族又添人丁,但未谋面,如今见到,更是凭添一份亲情。这份亲情,这份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是由彝族优秀的风俗习惯维系的,如今,这些风俗习惯正悄然改变。白事是无法选择时间的,但喜事是可以选择的,为了让喜事不在冷落寂寞,如今的广大彝区,大都选择春节前后来办喜事,因为只有在春节前后,外出打工者才回村中,喜事才能办成个喜事的样子。

羊是彝族财富的象征,彝族凡大小祭祀或平时酬宾都有椎羊的习俗,养羊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而且也是以备不时之需的重在手段,昔时连奴隶主都要亲自牧羊,可见羊对彝族之重要。如今,随着非富余的青壮年热衷于打工,彝区养羊的户数趆来趆少,养羊的数量直线下降。因为养羊和养牛不一样,牛性缓,羊性急,牛可让老人牧之,羊则要青壮年逐草而牧。如某一彝村,过去家家户户都养羊,多则上百只,少则几只,多的主要考虑经济收入,少的主要考虑面子工程。因为按彝俗,凡逢红事白事,都要荷酒牵羊,红事牵绵羊,白事牵山羊,若无羊可牵,那是很丢面子的事,现状村里养羊的少之又少。恰巧该村某户去年办喜事,按彝礼应来十几只羊,结果,在婚宴上向长者献羊膀唱敬羊膀酒歌时才发现羊膀不够,主人大丢面子,查之,才发现外村打工的几户亲戚因无羊可牵仅以三百元礼金来替羊礼,主人大为不满。要知道,主人家此前到这些亲戚家做客时均是负美酒牵大羯羊,如今区区三百元与大羯羊的价值实在不符。于是主客亲戚之间大动干戈,一场喜事变成了一场闹剧,亲戚亲戚趆走趆亲变成了真正的“不走不亲”,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冷暖亦日渐淡漠,彝风彝俗也日渐松动。据此,该村为不影响亲情,强行改变传统风俗,此后婚宴以宰牛杀猪为主,椎羊、吃羊膀、唱敬献羊膀酒歌等优秀民俗慢慢被裁汰,以上仅举几例来说明举家打工的负面影响。其实还有很多,如集体经济,公共设施等均有影响,如某村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好不容易修通了通村公路,前几年,因连续干旱,路面无影响,而今年,雨水较大,造成大面积山体滑坡,道路不畅,而村中老幼妇孺无力清道,仅能望那些挡在路中的巨石兴叹,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四、对策及建议1、打工经济固然重要,但在少数民族地区,打工者的素质和技能无法与其他地区的打工者相比,他们因无一技之长,从事的职业都是最苦最低的职业,其收入很低,其回村创业的概率也很低,最好的出路就是政府主导,在民族地区新兴一些产业。

2、打工应尽量避免举家打工,应走富余人员一人在外打工,全家受益,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既稳定了农村,又发展了城市。

3、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特别是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要有一个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以免今年见效,明年失效的现象重演。

4、在特色村寨建设中,重点要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曾有一位毕摩,通过参加几届楚雄州毕摩大会后,决心培养自己的传承人,但村中无年轻人,无奈,他只好到昆明,自己出资在打工者中招收传承人,如今已有五六个打工者被收为徒,但这类的事,在广大彝区,不可能再有。因此,要重新把解构了的民族文化构建起来,必须把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当作一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事情来做。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