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罗木呷村:守护瓦板房文化的最后阵地

罗木呷村:守护瓦板房文化的最后阵地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05-17 12:12:16 浏览:   【】【】【

冬天的夜来得飞快,转眼间伸手不见五指,寨子里没有灯火辉煌,也没有城市的喧嚣,偶尔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一种恬静安宁的意境顿生。

阵阵狗叫声,将记者一行从梦中唤醒。走出门,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瓦板村落显露在云雾中。猪、鸡、牛、羊觅食在房前屋后,叫不出名的鸟在“清扫”牛背,瓦板屋顶炊烟缭绕,三三两两的村民背回蕨基草,有的牵着马在驮运柴火。放眼望去,一副恬静舒适的山村美景展现在眼前。阿维阿普说,要过年了,全村人都在准备过年用的柴火,蕨基草是美姑彝人过年必备的草,用蕨基草烧出的猪肉,具有色美味鲜的特点。

罗木呷村民的服饰五颜六色,特点很鲜明。他们佩戴的装饰品主要是金、银、玛瑙、珊瑚等,服饰布料大都是棉、绒、丝三种,色彩采用红、黄、黑三大色,巧取大自然中的各种花纹,以及动物的角、蹄等作纹样而创作。

色彩鲜艳的罗木呷服饰。

罗木呷村位于美姑县大风顶山脚原始森林边缘,距县城8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06户474人,居住着比者、阿维、的、马海、曲比等家族。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位叫罗木呷的猎人狩猎此地,发现有山有水,森林茂盛,水美草肥,是个安家落户的好地方,就落户于此。千百年来繁衍生息,逐步发展成了当今的罗木呷村。

“阿啵啵!一张塑料薄膜让我们吃上了玉米粑!”隆冬时节,秋收的余味依然很浓,罗木呷人感慨科学种植带来的变化。

罗木呷海拔高,没法种植玉米,在过去,玉米粑都是奢侈品。推广地膜种植,让罗木呷人实现高产,一地多用,吃上了玉米粑。“感谢党和政府给他们送来了电,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黑暗中的罗木呷人终于过上了光明的日子,看上了电视,了解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罗木呷村村支部书记比者的都感慨道。

日子一天天好过,然而瓦板房还是让罗木呷人揪心。比者的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辈们就是依靠大风顶丰富的自然资源过日子,世世代代在瓦板房里生长、生活,罗木呷人都对瓦板房情有独钟。可眼下禁伐前存下来的瓦板都用完了,屋顶上使用多年的瓦板一天天在腐烂,无奈之下村民采购红瓦进行修补,于是出现了一半红瓦一半瓦板的房屋。”

正当记者一行钻进睡袋准备入睡时,敲门声突然响了起来。一组组长阿维阿合带两位村民,来找记者一行聊天。说是聊天,但最终话题还是瓦板房。阿维阿合说:“罗木呷人在瓦板房里生,在瓦板房里长,割舍不下延续了千百年的生活。但如今的现实困难很大。”

罗木呷村一角。

罗木呷人不舍让瓦板房消失,依然坚守着瓦板房文化。

走访罗木呷村是为了弥补10年前的一次遗憾,10年前5月的一天下午,步行路过这里,那原始的瓦板屋村落、朴实可敬的人们,还有那美丽的草原和原始森林,真是个人间仙境,叫人激动万分,真想把一切都收进镜头,可我带的相机是索尼F828卡片机,不是镜头短了,就是屏幕小了,拍了几张,电池又用完了,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回来写了一篇《最后的瓦板房》刊发在《中华文化画报》、《四川日报》等报刊,但还是无法弥补内心的欠缺。

10年来,一直怀揣着背部好相机再访罗木呷村的心愿,可囊中羞涩,没能力购买单反机。深秋,单位特为我购置一部单反机,才有了重访罗木呷村的机会,于是,约同几位摄影家进发罗木呷村。这次是车行,县城到龙窝乡的路况不是很好,从乡上到罗木呷村的路却几乎埋藏在杂草丛中,驾驶员把四驱、手刹和脚刹全部用上,车上的人紧收全身的肌肉,死抓着扶手。虽然路况不是很舒适,但展现在眼前的大风顶红、黄绿、白相间,层林尽染,让人激动万分,车没行驶两步,就被大家叫停,各自举着相机,抓拍那美丽的风光。

到罗木呷村时已经是傍晚了,村支部书记比者的都组织人员把我们的行包搬进村委会,我们背着相机,如饥似渴地钻进村落。可10年前那种古老的围栏不多了,却多了电线杆、电视等现代文明气息,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半红瓦一半瓦板,有幸的是大部分整体没变,依然是目前全县291村中瓦板房相对完整的村,村子里“咔咔咔”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场视觉盛宴就此开始……夜幕让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罗木呷村,头脑里和卡子里装满了瓦板屋、喜鹊窝、罗木呷人和罗木呷人的故事。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