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原四川省青年农场

原四川省青年农场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05-17 10:10:09 浏览:   【】【】【

原四川省青年农场是我省当年最大的知青农场。直属前“四川省知识青年上山上乡安置办公室”领导。1965年规划选点,场址定在西昌县的新华、松林两公社界内。

1966年元月下旬。先遣队25人进场,同年二月上旬,受训于“成都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训练班”的300多人离开成都奔赴农场。4月初。从“成都劳动后备讲习所”毕业的4()多人进场。5月中旬,内江市的240多人进场。场员总计达600余人,除场长与党支部书记是省安办干部,一名汽车驾驶员和一名推土机手是借调外,其余全是知青同,年龄多在16岁至19岁之间,绝大部分是刚出校门的高初中应届毕业生,场总部设在现月华乡境内。

建场资金是国家拨给每名知青的300元安置费,600人仅为l8万元,不要国家计划内的农垦投资而仅靠安置费办农场,是原省安办领导试办“四川省青年农场”的基本精神所在。仅此一项,它便与以往所有农垦模试区别开来,若试办成功,兴办此类农场将成为我省以后安置知青的主要途径。

农场用这笔资金购买了货车嘎69一部,东方红推土机拖拉机各一台及其他生产工具,余下即作为生产流动资金和生活费用,农场仅拨给知青每人每月伙食费7.5元(集体统一开支),每月发给知青零用钱0.5元知青们的其他开支均靠各自的父母及亲友资助。知青们艰难支撑,不到一年就开荒2000多亩,播种1800多亩。花生玉米黄豆均有收获。

收获当然不只这些!知青们住了帐篷,修建了能够体现延安作风的窑洞,发扬了南泥湾的垦荒精神,贯彻了“自力更生、勤俭办场”的办场方针。

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需要的一切逐步有了,这正是农场最高领导——前省安置办公室主任的执着追求。1965年,反映新疆建设兵团成绩的大型纪录片《军垦战歌》在全国上映,引起很大反响。他告诉知青们,正是《军垦战歌》激励他下决心搞一部《青垦战歌》。

用那个时代的眼光看,他的策划是完美的,知青们的感受却不尽然。那里少了点什么?当年的知青们自然还来不及思考,但谁也没有忘记,我们如何用不成熟的肌体和魂灵,在无遮无拦中抵挡风沙、暴雨、奇寒、酷暑、饥饿、疲惫、疾病以及窝里斗的残酷!

还好,我们在挣扎中正视了真实的一切,开始了重新思考,从蒙昧中苏醒,从幼稚走向成熟。

1966年12月,“大串联”风卷农场.知青们纷纷离去。此后两年,农场名存实亡。1968年底,省革委下文撤场,少数知青各奔他乡,多数人到冕宁插队落户,农场资产交县政府处理。

人去场空,弹指30多年,只有几排欲塌未塌的窑洞还残留在那里,权作历史见证。回首往事,我们已然明白,当年那个“完美”的策划中,少了现代人类看重的人文精神。

——摘自1999年版《梦落大凉山》

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站长取得联系,及时删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凉山州网-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