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凉山州网首页 > 凉山资讯 > 凉山生活 >  彝族毕摩的“好奇”人生 希望将传统文化传下去

彝族毕摩的“好奇”人生 希望将传统文化传下去

文章编辑:凉山州网(www.liangshanzhou.com)  时间:2015-05-16 21:09:29 浏览:   【】【】【

中新网红河4月13日电 (保旭马骞)正午刚过,大雨之后的南盘江畔,终于从炎热中透出一丝凉意。因为正值春天,在江不远的山村里,李成云干完农活,收拾着一身沾满泥土的衣服准备往家里赶,作为当地彝族村寨的毕摩,他得回去给一家刚满月的孩子准备取名仪式。

记者日前沿滇越铁路采访,在云南省弥勒市巡检司镇时,原本想探寻中国西南部的工业文明曙光,却意外发现境内的彝族村寨,保留下了最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并听毕摩文化传承人李成云讲起了自己的“好奇人生”。

陶瓦村是巡检司镇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这个村子里68户人都是彝族的一个支系——阿哲人,李成云正是这里的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是族里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

说起如何成为毕摩,李成云告诉记者,自己的初衷是因为“好奇”,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好奇。

在成为毕摩之前,李成云在村里面念过9年的书。回家后,却对中医产生了“好奇心”。“借着懂一点字,就开始看中医的书,慢慢地学了不少,还开始给亲戚、周边的村民邻居看病”。

李成云比较谦虚,“就看一些小病,估计连赤脚医生也不算”。

二十出头的李成云还比较喜欢出去玩,经常花6毛钱乘坐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到邻近的乡镇约女孩子来“跳乐”。怕记者误会,他赶紧解释“就是我们彝族青年男女相亲的一种方式”。

正因为这些身边最常见的民族习俗,作为一个彝族,他蓦然间对彝族的传统文化充满了好奇。他干脆找了当时在邻近几个村子比较有威望的老毕摩为师,认真学习彝族经文。很意外的是,其他人要通过很多年才能学成的事,李成云两年就学成,并有机会出师,开始当起毕摩。

李成云告诉记者,“我主要是为村里的一些传统活动做主持和念经祈福,有时也看风水、做占卜。”

当然,这个经济落后的村子,农业是他们离不开的东西。李成云种植了几亩地,以烤烟、玉米为主,还养了几头猪。三十五岁那年,他成为村里较早开上拖拉机的人。

但是拖拉机经常出问题,让李成云十分苦恼。满怀好奇心的他,在一次拖拉机故障时,打开了拖拉机的发动机盖。一边摸索一边试着修理,不懂的就到外面请教,也许是因为聪明,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然弄好了。

带着一身自学的手艺,四十多岁李成云走出小山村,到一条公路旁的修理店打工。却在儿子的一次车祸后,老板要扣他的请假的工钱,没多想的李成云“炒了老板的鱿鱼”。

回到村里李成云,除了维持生计的做点农活、帮村里的人修修机器外,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毕摩的这个身份上。村里的祭龙仪式每年都热热闹闹,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参观。作为这个活动的主持,一位台湾摄影师专门在这活动时为他拍了一张照。

也就在回村这几年,他不仅成为了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成为这个彝族村的村长。

年过五十的李成云告诉记者,自己担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就希望找点人把这些传统的文化传下去。现在,他收了两个徒弟,只要有时间,就会教他们经文。但是,李成云觉得这样不够,他希望自己的两个小孙子也来学一学,希望村里更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来学一学,“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就该传下去”。

让李成云高兴的是,外界很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文化。“有个福建的大学研究生经常到我这来住着和我交流,我小孙子都把她当成一家人了”。

记者准备离开,李成云拿上自己休息时最喜欢的二胡,拉了一段彝族跳舞用的调子。这是他经常去和别人交流的有效方式。他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与外界交流,我希望有机会能多去外面走走,特别是中国彝族多的地方,和他们交流交流。”

送完客人,李成云赶着回去了。镇上文化站的人送来功放机、隔壁邻居送来水泵还等着他修理。这些年,李成云为乡亲们修理了不少东西,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他还会上网查找资料需求帮助。乡亲们希望这个在族人看来处于“神医两通”最高境界的领头人,能够将毕摩文化让更多人知晓和了解,也希望明年的祭龙节能够有更多人来到这里,看到自己最隆重的节日盛典。(完)

 

源凉山新闻网/图百度图库
凉山州网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凉山州土蜂蜜

关于我们 | 网站申明 | 广告合作 | 文明上网 | 投诉建议 | 凉山新闻 |服务条款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Copyright ©2008-2021 www.liangshanzhou.com 凉山州网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13883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法律顾问:张松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7号